各位亲爱的家长:
大家好!
今天,我们不聊学习,也不聊成绩,我们来聊点“高大上”但“接地气”的话题——创新词义解读。你没听错,就是咱们家孩子常常犯的那个小错误——把“苹果”叫成“A—M”。
首先,我得承认,我小时候也这么干过,把“C”叫做“西爹”,把“X”叫做“艾克西”。那时候,我奶奶常说:“别乱改,不然别人听不懂。”但现在想想,其实这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创新,一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力。
咱们的孩子,从中班升到大班,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,更是思想的小宇宙开始爆发。他们开始用全新的视角看世界,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读词义。比如,昨天我女儿的幼儿园作业里,把“狗”写成了“G—O”,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,她告诉我:“G是狗的哥哥,O是狗的弟弟,他们一起保护我们。”听听,这解释,多有创意!
创新,不仅仅是科学家、艺术家的专利,更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打压这种创新,而是保护和引导它。
但话说回来,创新也得有个度。毕竟,我们的孩子还要和其他小朋友交流,如果每个词都有自己的一套解读,那沟通起来可就费劲了。所以,家长们,我们得教孩子,哪些是可以保留的“创新”,哪些是为了方便交流而需要“标准化”的。
那么,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“创新”呢?
第一,鼓励孩子多提问。问题,是创新的种子。
第二,带孩子多阅读。书籍,是创新的沃土。
第三,与孩子多交流。交流,是创新的催化剂。
最后,我想说的是,我们的孩子,都是未来的小创新家。他们有着无限的可能,只要我们正确引导,他们就能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,自由飞翔。
所以,家长们,让我们一起,为了孩子的创新,加油!
谢谢大家!
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泉江苗圃场,本文标题:《中班升大班家长会发言稿——AM版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